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辽宁医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日期:2024-07-24 13:34:52   点击数: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办〔2015〕70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我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我校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关系。

2、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两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到2020年,力争获批1-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按照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积极鼓励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融进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内容。

2、完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加强创新创业优质教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依据各层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各层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结合我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依据专业人才供需关系,建立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衔接。

2、积极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积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通过诸如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等形式,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五)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推进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创新创业学分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4、在部分实施学分制专业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1、深化校内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技能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建设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2、加强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社会支持平台。

4、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扩大创新性实验授课比例,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成果转化。

5、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不断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发展。积极举办校级和参与省级以上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扩大学生视野,充分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1、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2、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选择经过系统培训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且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学任务。同时,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创新创业工作相关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学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1、建立校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2、建设网络培训平台,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辽宁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教学、学生工作、团委、毕业生就业、科技、研究生教育)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科技处、研究生处、人文与管理学院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相关日常事务。

2、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服务。

3、各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为本学院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咨询、策划、指导,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追踪服务。

(二)制度保障

1、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

2、学校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年度专项报告制度,继续执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经费保障

1、学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争取各级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与地方有关单位开展紧密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3、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和创新创业奖学金,每年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优异的师生进行奖励。

地址:中国•锦州  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 Address: No.40,Section 3,Songpo Road,Ling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P.R.China
   邮编:121001 电话:(0416)4673073 Postcode:121001 TEL: +86-416-467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