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教学工作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为统领,以落实学校“本科教育19条”为重点,以内涵水平提升为关键,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持续推进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全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专业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1、撤销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本科专业。
2、做好动物医学专业升级五年制申报工作。
3、探索医工、医理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4、论证并凝练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专业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推动专业办学难点的解决,着力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大健康特色专业群。
(二)科学制定本科招生计划。
1、以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办学能力、社会需求、就业质量等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
2、适应高考改革形势,科学设计选考科目,合理制定2021年各专业招生计划。
3、做好第二学位招生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准备工作。
4、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本科生的招生准备。
(三)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
贯彻落实《辽宁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要求: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临床医学类、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检验技术、药学、健康管理等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改革创新发展。
2、推进全科医学系建设,强化其教学职能;改革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全科医学基地建设。
(四)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1、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补齐短板,推进专业建设。
2、加强对已获批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适时开展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中期检查。
3、组织好2021年一流专业遴选申报工作,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一流专业2-3个。
二、加强课程建设
(五)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1、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及审核评估、专业评估意见,制定教学大纲修订指南和框架模板,做好工作部署。
2、做好大纲修订指导,适时开展大纲修订论证与培训交流。
3、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促进课程思政融合,合理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契合度。
(六)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1、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形成改革方案。
2、指导各学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与内容,细化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方案,提高课程思政成效。
3、依据省厅文件要求,评选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优秀教师和示范课程,形成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库)。
4、遴选优秀成果参评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七)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1、完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
2、增设美育类网络选修课程,拓展美育教育途径。
3、落实学校“本科教育19条”要求,安排好劳动教育理论课(2学时)和实践劳动教学(1周)。
(八)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1、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引领和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组织开展讨论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研讨,以研讨代培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2、制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完善一流课程教学资源,持续推动一流课程建设。
3、适时开展一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切实提高一流课程建设质量。
4、组织好2021年一流课程遴选申报工作,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15-20门、校级一流课程30-40门。
三、加强实践教学
(九)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1、积极推动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和开发基础医学一流实验室的条件资源,持续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
3、以办好2021年全国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大会为契机,加强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打造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
(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更新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条件。
2、加强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优质教学基地资源;
3、修订文件,完善教学基地遴选与淘汰机制,开展教学基地评估工作。持续推进临床教学同质化建设。
(十一)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专业质量标准。
2、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校院联动加强对教学基地的监督和指导。
3、完善校、院两级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严查学术不端。
4、核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质,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
(十二)以赛促训,组织好各级各类实践教学竞赛。
1、进一步创新校级实践教学竞赛形式,拟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查房竞赛;准备设计开展病例讨论竞赛活动。
2、做好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培训工作。
3、重点做好参加全国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
四、深化教学改革
(十三)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推动订单式培养工作取得实效(工学、农学、预防医学、运动康复等专业)。
2、深化校际合作办学,制定学生校际交流学习工作机制,推进高校间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学生互换、学分互认。
3、召开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总结大会或经验交流会,总结梳理导师制工作经验,推动导师制工作改进,并取得实效。
(十四)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
1、全面总结学年学分制改革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
2、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制定学生选课、课程修读等管理办法。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自建资源或指导选用国内优质慕课资源,扩大学生选课范围。保证每门课程有2种以上资源。
(十五)深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
1、全面总结梳理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的经验,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适时召开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研讨会议,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达成基本共识。
3、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体系,探索扩大改革受众面。
(十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继续开展校级讨论式教学案例和PBL教学案例编写立项遴选工作。
2、继续开展校级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结题和立项评审工作。
3、进一步规范雨课堂、智慧树教学平台建课管理,推动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
(十七)加强教学研究。
1、完善校级教学研究立项指南,以立项为抓手,引领教学研究方向,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拟评审校级项目60项。
2、做好省级教学研究立项评审和推荐工作。
五、强化教学管理
(十八)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1、制定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规范,确保每学期10次教研活动质量。
2、适时组织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观摩,或经验交流活动。
3、建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评选机制。
4、做好省级同类项目及省名师的推荐工作。
(十九)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1、严格执行《辽宁省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十条措施》和《锦州医科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加强课堂监管。
2、完善校院联动的教风、学风联合检查工作机制。
(二十)严抓教学管理制度落实。
1、落实《锦州医科大学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修订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
2、明确教学单位工作任务清单和考核办法。
3、严抓教授上课、教研活动、学院教学大会等工作落实情况。